關于速記的定義
顧名思義,“速”就是快,“記”就是記錄。簡言之,速記是一門快寫實用技術。
在日常工作、學習和生活中,人們時常埋怨自己寫得太慢,沒有辦法把聽到的東西立即完整的記錄下來。其實你寫得不一定很慢,而是因為對方講得太快,寫和說不同步。一般來說,正常的說話速度和正常的書寫速度之間有一個很大的差距,而解決這個矛盾的有效方法是使用速記。速記可以一字不漏地記錄講話、報告乃至電臺電視臺播音內容,使語言的發(fā)音速度與人們的書寫速度實現(xiàn)同步。
速記誕生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,滿清末年從西方傳入中國。速記在日本曾被稱為“寫言術”、“旁聽筆記法”。在英、美叫做shorthand(縮略字)。在其它國家,如德、法、俄等國,對速記的稱謂中大都包含有快、簡、短的意思。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,中國一些文字改革的先驅,為了改革漢字,把外國速記符號介紹到國內時,也曾采用了各種不同的名稱,有的把速記稱作字或字母,如蔡錫勇的“傳音快字”,沈學的“天下公子”,力捷三的“閩腔快字”,張才的“漢文快字全書”;有的把速記稱作記音符號,如,沈學的“盛世元音”,李良材的“簡易記音法”;還有的把速記叫做識字新法,如唐穗田的“識字新法”等等。當代速記學者陳有章還在設計速符現(xiàn)代化漢字方案,直到1987年,四川速記學者李思元還把他的速記方案定名為《世界(漢語)線點文字》。 對速記的定義各個流派均有各自不同的見解,至今還沒有形成一個公認的統(tǒng)一表述方法。《美國大百科全書》(1978年版第24卷)給速記下的定義是“速記是簡潔而迅速的書寫方法”;
中國大型工具書《辭海》(1979年版)給速記下的定義是“用特別簡單的記音符號和詞語縮寫符號迅速記錄語言的方法;中國當代發(fā)行量最大的辭書《新華字典》(1984年商務印書館出版)給速記下的定義是“一種用便于書寫的符號記錄口語的方法”。由清華大學、中國人民大學、北京師范大學、南開大學、四川聯(lián)合大學、武漢大學、東北師范大學、湖南師范大學、華東師范大學等全國53家著名學府集體編寫的權威性“高等學校語言學概論”教材《語言文字原理》(彭澤潤、李寶嘉主編,1995年“岳麓書社”出版社出版)在“文字”一章的“速記符號和文字代碼”一節(jié)中,對速記的解釋是“速記就是用不同于文字的專用符號快速記錄語言。一般的速記符號是拉丁字母的簡化,很接近阿拉伯字母的原理和形狀,通過最簡單的直線和曲線的變化表示輔音,通過附加符號表示原音?!?/span> 以上各家對速記所作的的解釋均局限于記錄口語,實際上,速記的用途不僅僅是記錄口語,而且還廣泛應用于記錄思維(如起草文稿、記日記等)和抄錄文字資料。顯然,《辭?!泛汀缎氯A字典》以及《語言文字原理》給速記所下的定義和表述是不全面的。
速記是用簡便易寫的特殊符號(或編碼),借助科學的縮略方法,記錄語言和思維的快寫方法。
速記、速記術與速記學
速記本身就是一種技術,所以,我們平常所提到的速記,主要是指速記術。速記術和速記學是完全二個不同的概念。
速記學是與語言、文字、漢語拼音有密切關系的一門學科,可以說是語言文字學里的一個實用學科。它研究速記術的原理結構,使書寫與口語等速。速記是應解決語言發(fā)音速率與文字書寫速度的矛盾而產(chǎn)生的。世界上不管哪一種文字,用它來記錄瞬息萬變的語言是不可能的。這是速記學存在的原因。
速記學的內容通常包括速記史(速記產(chǎn)生與發(fā)展的歷史)、速記原理(速記的理論)和速記術(速記的技巧)三個部分。
速記與文字的關系
中國早期的速記方式,如蔡錫勇的《傳音快字》,沈學的《天下公字》,王炳耀的《拼音字譜》都是作為拼音新文字方案設計的,都認為自己在創(chuàng)造新文字。雖然速記和文字(包括漢語拼音)都是語言的書面表現(xiàn)形式,從分類學的角度看,速記學也屬于語言文字學的一個分枝,但是,嚴格起來說,速記并不等于文字。 文字是人類社會交往的工具,為大家所公認,所以具有嚴格的社會性(全民性)、定型性(規(guī)范性)和明確性(易辨認)。而速記的作用是迅速撲捉語言和大腦信息,主要要求快。為了達到這個目的,速記必須具備符號簡單性,表現(xiàn)敏捷性和運用靈活性的特點。速記的傳閱范圍比較窄,對象是個人或少部分人。因此,在一種語言中,允許有多種速記方式存在,其縮略方法可以根據(jù)實際需要,由個人隨意制定。作為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通用的文字,它經(jīng)過長期運用已經(jīng)約定俗成,并且用法律手段固定了下來,不能隨意變動。速記只能是文字的一種輔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