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編整理:
小米是一種禾本科狗尾草屬植物,屬于黍族,是一種古老的栽培農(nóng)作物。它起源于中國黃河流域,是中國古代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。小米的粒小,直徑通常在1毫米左右,其生長耐旱,品種繁多,可以在不同類型的土壤和氣候條件下生長。小米的營養(yǎng)價值很高,含有豐富的蛋白質(zhì)、維生素和礦物質(zhì)等營養(yǎng)成分,對人體的健康有益。
在中國,小米的栽培歷史可以追溯到新
石器時代,是中華民族的古老作物之一。小米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農(nóng)作物之一,其種植技術和品種的演化和改良,對于人類文明的發(fā)展和進步有著重要的貢獻。
除了作為糧食作物,小米還可以作為飼料作物,對于
畜牧業(yè)的發(fā)展也有著重要的作用。此外,小米的莖、葉、穗等部分也有著其他的用途,比如可以用于編織工藝品等。
總之,小米是一種重要的農(nóng)作物,具有豐富的文化和經(jīng)濟價值。
小米
小米(學名:Setaria italica var. germanica(Mill.) Schred.)又稱為粟,北方稱谷子,谷子脫殼為小米,其粒小,直徑1mm左右。小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農(nóng)作物之一,起源于中國黃河流域,是中國古代的主要糧食作物。粟生長耐旱,品種繁多,俗稱“粟有五彩”,有白、紅、黃、黑、橙、紫等各種顏色的小米,也有黏性小米。中國最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釀造的。 基本信息中文學名
Setaria italica var. germanica (Mill.) Schred.
形態(tài)特征
粟
一年生。須根粗大。稈粗壯,直立,高0.1-1米或更高。葉鞘松裹莖稈,密具疣毛或無毛,毛以近邊緣及與葉片交接處的背面為密,邊緣密具纖毛;葉舌為一圈纖毛;葉片長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,長10-45厘米,寬5-33毫米,先端尖,基部鈍圓,上面粗糙,下面稍光滑。圓錐花序呈圓柱狀或近紡綞狀,通常下垂,基部多少有間斷,長10-40厘米,寬1-5厘米,常因品種的不同而多變異,主軸密生柔毛,剛毛顯著長于或稍長于小穗,黃色、褐色或紫色;小穗橢圓形或近圓球形,長2-3毫米,黃色、桔紅色或紫色;第一穎長為小穗的1/3-1/2,具3脈;第二穎稍短于或長為小穗的3/4,先端鈍,具5-9脈;第一外稃與小穗等長,具5-7脈,其內(nèi)稃薄紙質(zhì),披針形,長為其2/3,第二外稃等長于第一外稃,卵圓形或圓球形,質(zhì)堅硬,平滑或具細點狀皺紋,成熟后,自第一外稃基部和穎分離脫落;鱗被先端不平,呈微波狀;花柱基部分離;葉表皮細胞同狗尾草類型。 分布范圍
小米的主產(chǎn)區(qū)在中國,占全世界產(chǎn)量的80%,其次是印度,中國有23個省區(qū)種植谷子,其中冀、魯、豫三省占全國產(chǎn)量64.3%。 生長環(huán)境
小米生育期僅80d到130d之間,具有耐旱、貧瘠土壤和耐儲藏的優(yōu)勢,適合在干旱而缺乏灌溉的地區(qū)生長。
營養(yǎng)分析
小米營養(yǎng)價值高,營養(yǎng)全面均衡,主要含有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質(zhì)及氨基酸、脂肪及脂肪酸、維生素、礦物質(zhì)等。 碳水化合物
小米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為72.0%~79.5%,主要成分是淀粉(約為59.4%~70.2%),其中80%~85%為支鏈淀粉。小米淀粉中約含2.9%的抗性淀粉。小米中還原糖為1.5%,非淀粉多糖占總碳水化合物的20%~30%。 蛋白質(zhì)
小米中蛋白質(zhì)含量為4.88%~15.58%,小米蛋白是甲硫氨酸、異亮氨酸、亮氨酸、苯丙氨酸和其他必需氨基酸的豐富來源,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占總氨基酸的44.70%。 小米中總脂質(zhì)含量為5.2%(游離脂質(zhì)2.2%,結(jié)合脂質(zhì)2.4%,結(jié)構脂質(zhì)0.6%),其脂肪酸中飽和脂肪酸占25.6%,不飽和脂肪酸占74.4%。脂肪酸中的α-亞麻酸和亞油酸是人體中所需的必需脂肪酸,對于維持人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。 維生素
維生素是一類微量有機物質(zhì),是人體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質(zhì)。小米中含有豐富的VB1、VB2和煙酸。 礦物質(zhì)
小米中礦物質(zhì)的含量約為2.5%一3.5%,如鈉、鈣、鎂、磷、鉀,小米中的鐵是植物來源的優(yōu)良鐵,可以改善兒童體內(nèi)的血紅蛋白狀況。小米中的硒以有機硒的形式存在,國際上普遍認為小米中的硒具有非常好的功效。
栽培技術
小米
小米在粘土、砂土均可種植,要達到高產(chǎn)、穩(wěn)產(chǎn)、優(yōu)質(zhì)效果,則需良好的土壤條件以滿足其對水、肥、氣、熱的要求。小米適宜在微酸和中性土壤生長,喜干燥、怕澇,尤其在生育后期,土壤水分過多易發(fā)生爛根。因此,宜選擇地勢較高、排水方便、土層深厚、質(zhì)地松軟的肥沃壤土或砂壤土。
合理輪作
合理輪作可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和土壤地力,減少病蟲草危害,提高單位面積產(chǎn)量。小米對前作雖無嚴格要求,但不宜連作,以豆類-小米最佳,其次為甘薯-小米、小麥-小米、玉米-小米、油菜-小米等。 精細整地
整地質(zhì)量高低直接影響小米播種、出苗以及整個生育期的生長狀況。通過精細整地,為小米創(chuàng)造水、肥、氣、熱協(xié)調(diào)的土壤環(huán)境。
播前應達到“早、深、松、碎、平”的質(zhì)量標準,以利于小米出苗和根系下扎,使植株生長健壯,為提高產(chǎn)量打下基礎?!霸纭保安缱魑锸斋@后,及早整地,改善土壤理化狀況;“深”,適當加深耕作層,深度20cm左右;“松”,表土疏松不板結(jié),達到上虛下實;“碎”,土團細小,無大的前作秸稈、根兜;“平”,廂平溝直,地面平整。 品種選擇
不同的小米品種有其自身的特性,生產(chǎn)中應根據(jù)自然條件、肥力水平、栽培技術、茬口以及生產(chǎn)用途等選擇品種。坡臺地、二臺地宜選用耐瘠薄抗旱品種;煮稀飯則需選用小粒、口感好、有自然香味的品種??傊愿弋a(chǎn)、優(yōu)質(zhì)、商品性好、適口性佳的品種最好。 種子處理
在播種前對自留種子做精選和晾曬處理是提高種子質(zhì)量,保證苗全、苗壯的重要措施之一。首先是精選種子,通過風選或水選,剔除秕谷、雜質(zhì)。其次是晾曬,播前將種子晾曬1d。建議使用包衣種子,具有出苗率高、防治苗期病蟲害效果好的特點。
搶時早播
應根據(jù)自然條件、品種特性和茬口確定。春播一般在土壤10cm深處地溫達到10~12℃時即可播種;夏播在前作收后及時播種。根據(jù)耕作制度、品種特性、茬口等確定播種量,以一次保證全苗為原則。小米播種量過少易造成缺苗斷壟,基本苗不足;過多時,幼苗密集,生長纖細,間苗費工費時。如種子發(fā)芽率高,種子質(zhì)量好,土壤水分充足,整地質(zhì)量高,播種量可少些,反之,宜大。一般每公頃播種量為15~22.5kg。播種深度以4~5cm左右為宜。
合理密植
合理密植是通過采用適宜的播種量和栽培管理技術,使單位面積內(nèi)有足夠的苗數(shù)(分蘗數(shù))和穗數(shù),穗數(shù)、穗粒數(shù)和千粒重三因素協(xié)調(diào)發(fā)展,從而達到高產(chǎn)、優(yōu)質(zhì)的目的。
科學施肥
不同生育階段,對氮、磷、鉀的要求不同。以有機肥為主,種類很多,如人畜糞、堆肥、沼渣等。中產(chǎn)田每公頃施用15~30t,高產(chǎn)田45~75t,均勻撒施或集中施用。底肥,每公頃施用尿素120~150kg,過磷酸鈣600~750kg,氯化鉀180~225kg。 適時收獲
小米在蠟熟末期或完熟初期應及時收獲,脫粒后及時晾曬,干燥保存,以確保豐產(chǎn)豐收。收獲過早,籽粒不飽滿,影響千粒重,產(chǎn)量下降;過晚,易落粒,遇雨天可能發(fā)生霉籽及穗發(fā)芽等,影響產(chǎn)量和品質(zhì)。 主要價值
小米有清熱、消渴的功效,可以緩解脾胃氣弱、食不消化等癥狀。食用小米有養(yǎng)益氣、補腎氣的作用,在五谷中,小米的補腎功效強。小米具有健脾、和胃功效,能治脾胃不和、脾虛久瀉、消化不良和積食腹痛等癥。小米可以治療口臭,一定程度上緩解腳氣。小米具有美容功效。 營養(yǎng)成分
食物名稱 | 小米 |
含量參考 |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|
能量 | 364千卡 |
蛋白質(zhì) | 10.5g |
脂肪 | 2.7g |
水分 | 13g |
碳水化合物 | 73.1g |
膳食纖維 | 3.4g |
可溶性膳食纖維 | 0.4g |
不溶性膳食纖維 | 3g |
灰分 | 1.2g |
| 29μg |
αE | 0.6mg |
(βγ)E | 2.2mg |
鈉 | 1mg |
鎂 | 110mg |
磷 | 280mg |
鉀 | 280mg |
鈣 | 14mg |
錳 | 0.89mg |
鐵 | 4.8mg |
銅 | 0.45mg |
鋅 | 2.7mg |
維生素B1(硫胺素) | 0.2mg |
| 0.07mg |
| 1.7mg |
| 1.84mg |
維生素B6 | 0.18mg |
| 2.8mg |